为什么要建一个LSE留学生求职微信群?你真的需要它的四个理由

在伦敦的日子,学霸多、机会也多,但信息碎片化、时差、英式招聘流程和签证条条框框常常把人搞懵。尤其是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同学,英语能应付课业不代表你会把自己包装成“英国式候选人”。于是,微信交流群成了最接地气的补课方式——快速内推、简历本地化、面试演练、以及一小时得到一个“在的”答复,能救你凌晨三点的焦虑。

现在说点现实的:全球移民政策、招聘合规正在变动(比如近期有媒体报道美国开始用 AI 审查大量签证持有人,提醒大家留意移民/签证风险),欧洲一些国家也在积极推出吸引人才的长期居留方案(比如有人报道葡萄牙、西班牙在吸引海外人才与移民方面有新动向)。这些宏观趋势意味着:把目光放在英国内部固然重要,但准备 B、C 方案(比如欧洲其他国家)也是聪明的职业策略。微信群能让你在同一时区甚至跨时区里,迅速交换这些政策信息和实际案例,比孤军奋战靠谱多了。

本篇文章告诉你:LSE 求职交流群里能干什么、该怎么用、入群后第一周做哪些事,以及常见问题与权威路径。最后还教你怎么加入寻友谷把群扩成你的职业后援团。

群里能给你的实操价值(不吹,能立竿见影)

我们不是那种“每天转发招聘帖”的群,而是更偏实战的资源池。来点干货清单,你进群能得到这些:

  • 内推 / 校友直通车:LSE alumni 或在英工作的学长学姐直接放内推、referral 信息,尤其是咨询、投行、科技与政府智库方向最活跃。
  • 简历 & Cover Letter 本地化:母语修改 + 英式表达建议(比如把“负责”换成具体 KPI、结果导向的说法),还有针对不同公司模板。
  • 面试模拟与STAR法演练:小组模拟、按岗位拆题、现场反馈。
  • 签证与合规提醒:什么时候需要和HR谈“sponsorship”,什么时候该准备PSW/Graduate Route的材料(官方信息以 gov.uk 为准)。
  • 实习/兼职 & Freelancer 合法路径讨论:例如最近有媒体报道新加坡加强对外籍自由职业者的限制,提醒大家远程/跨国自由职业要核实当地法规与税务;群里会有人分享 HMRC(英国税务海关总署)如何认定自雇与兼职工作的实操经验。

从一线经验看,80% 留学生通过“人脉+实战辅导”比单纯投简历更快拿到面试。微信群的优势是实时性——有人跟你同时间盯招聘,有人替你把关 JD(Job Description),有人深夜发“内推链接”并直接@你。

实战建议(进群后先做的 7 件事):

  1. 自我介绍卡片:姓名、专业、求职方向、可工作起始时间(毕业/签证限制)、简历谷歌云盘链接或邮箱。
  2. 标注求职意向:例如“暑期实习—资产管理/量化研究/战略咨询”。
  3. 请求一到两位学长做 CV 互评并给出“3个必须改”的清单。
  4. 把最想去的三家公司写出来,求内推/面试题或公司文化速查。
  5. 安排一次 30 分钟 mock interview(群里常有愿意帮忙的同学或校友做陪练)。
  6. 关注群里的“内推窗口期”通知(很多referral有截止时间,晚了就没了)。
  7. 把关键信息同步到你的日历(面试、投递最后期限、HR邮件跟进)。

对标新闻事件的小提示:全球移民审查工具与国家政策在变(参考新闻)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国家的签证路径里,群里常有人分享“备选国家和可行路径”,对你做职业长期规划很有帮助。

🙋 常见问题(FAQ)

Q1:我现在还在国内,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才能在伦敦第一年就找到实习/第一份工作?
A1: 建议按以下步骤走:

  • 第一步(入群+建立档案,T-6个月):进求职群,上传简历并请 2 位校友/学长给出修改意见;同步你的求职方向。
  • 第二步(技能加固,T-4~3个月):针对目标岗位做“技能清单”(例如量化岗位要 Python、SQL;咨询要case训练、PPT);把这些技能在简历中做到“可验证”的项目或实习经验。
  • 第三步(投递与内推并行,T-2~1个月):利用群内内推、校友推荐,同时在公司官网/LinkedIn大量投简历。把面试题库存入笔记,安排 mock interview。
  • 官方/权威渠道:公司官网招聘页、LSE Careers、gov.uk(签证信息)以及目标公司的 Graduate Scheme 页面为准。

Q2:学生签证(Student Visa)在英国找工作有哪些限制?我要不要告诉HR我现在是学生?
A2: 要诚实告知你的签证状态,但同时展示你可用的工作时间与合法性:

  • 步骤要点:查阅 gov.uk 关于 Student Visa 的工作时长限制(例如 term time 内每周工时上限),并在申请时在 Cover Letter/招聘栏注明“可于毕业后转换到 Graduate Route(如适用)”或说明需 sponsorship 的时间点。
  • 与HR沟通技巧:把问题前置在申请流程早期(如申请信或首轮电话),表明你乐意配合公司签证流程;如果公司不能 sponsor,你可以问是否提供短期合同或实习机会。
  • 权威渠道:gov.uk(UK Visas and Immigration)与 LSE Careers 咨询服务。

Q3:我想兼职接 freelance 项目,是否会影响签证或税务?如何合规?
A3: 有必要把“兼职/自雇”合规性弄清楚:

  • 核查步骤:访问 gov.uk 或 HMRC 网站确认 Student Visa 下是否允许自雇(通常限制较多);若考虑在海外为外企远程工作,还要查询目标国家/地区的劳工与税法(例如最近有媒体报道某些国家加强对外籍自由职业者管理)。
  • 实操建议:若要长期靠接私活维持生活,优先考虑转换到允许自雇的签证类别或在完成学业后再以 Graduate Route 等合法方式工作;同时在 HMRC 注册并按规定申报税务。
  • 咨询路径:LSE Careers、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、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(UKCISA)和 HMRC 官方页面。

🧩 结论:你该怎么走下一步(立刻可执行的 4 条清单)

  1. 立即行动:按上文“进群后7件事”把自我介绍卡片发到群里,并@ 2 位可能的内推人或校友。
  2. 建档与求职计划:用一张表把目标公司、投递日期、referral 人、面试进度记录清楚,每周例行更新。
  3. 策略多元化:同时准备 A(英国内部大厂/咨询)、B(欧盟国家如葡萄牙/西班牙的备选路径,参考近期政策资讯)、C(远程/自由职业前的合规方案)。
  4. 每周复盘:约 1 次 mock interview、1 次简历迭代、并在群里分享收获,别人也会回馈你更多内推资源。

📣 加群方法(真诚不套路)

寻友谷不是那种狂轰乱炸的社群,我们更像是深夜能秒回“在的”的那拨人。早期创始人 MaTitie 在长沙一台老 Mac 上开了这条路,目的很简单:把在外的中国人连接起来,互帮互助,不靠花言巧语靠真经验。LSE 求职群在寻友谷网络里属于“高密度实战群”——校友、行业人在群,信息可靠、执行力强。

想加入英国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留学生求职微信交流群?两步走:

  1. 在微信“搜一搜”输入:寻友谷,关注公众号。
  2. 按公众号指引添加拉群小助手的微信,备注“LSE求职+姓名+毕业时间”,拉群小助手会把你拉进对应的伦敦/UK 求职群。

进群后你会发现:有人在群里分享 FICC(固定收益、货币与商品)面试题,有人在分享伦敦金融城的招聘季节表格,还有人在实践把国内的“带货/社群团购”玩法移植到海外市场的小项目(适合想做边工作边创业的同学)。我们鼓励实干派,愿意把资源、面子都拆给有用的人。

📚 延伸阅读

🔸 Trump administration deploy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review 55 million visa holder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raising concerns of wrongful deportations
🗞️ 来源: tdpelmedia – 📅 2025-09-14
🔗 阅读原文

🔸 Want to Live in Europe? Portugal Offers Easy PR Option for Indians; Check Eligibility and Process
🗞️ 来源: news18 – 📅 2025-09-14
🔗 阅读原文

🔸 Singapore bans foreign freelancers in creative industries
🗞️ 来源: theSun_my – 📅 2025-09-14
🔗 阅读原文

📌 免责声明

本文基于公开资料并辅以 AI 助手整理和写作润色,非法律/投资/移民/留学建议,仅用于分享与讨论;部分细节或未获官方最终确认,请以官方渠道为准(如 gov.uk、HMRC、LSE Careers 等)。如有不妥内容生成,一切都是 AI 的锅,请联系我修改,谢谢😅